普贤菩萨
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,象征真理。他以智导行,以行证智,解行并进,完成求佛者的志愿,所以又称“大行普贤菩萨”。
普贤菩萨名号的是Samantabhadra。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,且遍身十方,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,他和释迦牟尼、文殊菩萨合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故普贤行愿品言:‘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如来前。’又言:‘十方如来有长子,其名号曰普贤尊。’普贤菩萨,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,且能修无上供养,能作广大佛事,能度无边有情,其智慧之高,愿行之深,唯佛能知。
普贤菩萨,行愿无穷,分身尘刹,随缘教化众生。据史书记载: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,是普贤菩萨的化身。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,一日行经赤城道旁,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,趋前视察,见一小孩约十来岁,询其姓名,答:‘我无家、无姓、亦无名。’丰干禅师悯其无依,带回国清寺,交库房当茶童。因是拾来,名之拾得。
普贤菩萨,世称为十大愿王,《法华经》指出:只要能虔诚信奉,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,使他身心安稳,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。《普贤延命经记》指出: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,象征真理。他以智导行,以行证智,解行并进,完成求佛者的志愿,所以又称“大行普贤菩萨”。
普贤菩萨生日——农历二月二十一
普贤道场——峨眉山
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,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。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,峨眉县之西南,与嶍山相对,宛如两眉,因名峨眉山。其山脉自岷山分出,蜿蜒南来,至县境突起三峰,故有大峨、中峨、小峨之称。
《华严经》: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,观此山如满月,大放光明,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。峨嵋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。晋隆安三年(西元399年)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,在此修建普贤寺,供奉普贤菩萨。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,即由此而来。宋太宗派大夫张仁赞,以黄金三千两,购买赤铜铸造普贤骑象铜像一尊,高7.4米,长4.7米,净重62吨。普贤像头戴五佛金冠,身披袈裟,手执如意,神态庄重,趺坐象背上。大象造形逼真,四肢健壮,粗鼻下垂,目视前方,似欲启步远行。整个铜像,铸造精良,实属罕见。伏虎寺是峨嵋山最大的佛寺,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,寺内‘华严铜塔’铸佛像四千七百余尊及《华严经》全文。
峨嵋山的最高处是金顶,上建金顶寺,威镇全山。金顶寺又称光明寺,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。每当午夜,在金顶上看群峰中,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,从山沟里慢慢地升起来,像一盏盏明灯,忽上忽下,灿若明星,人称此奇景为‘万盏明灯朝普贤。’
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,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。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,峨眉县之西南,与嶍山相对,宛如两眉,因名峨眉山。其山脉自岷山分出,蜿蜒南来,至县境突起三峰,故有大峨、中峨、小峨之称。
《华严经》: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,观此山如满月,大放光明,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。峨嵋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。晋隆安三年(西元399年)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,在此修建普贤寺,供奉普贤菩萨。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,即由此而来。宋太宗派大夫张仁赞,以黄金三千两,购买赤铜铸造普贤骑象铜像一尊,高7.4米,长4.7米,净重62吨。普贤像头戴五佛金冠,身披袈裟,手执如意,神态庄重,趺坐象背上。大象造形逼真,四肢健壮,粗鼻下垂,目视前方,似欲启步远行。整个铜像,铸造精良,实属罕见。伏虎寺是峨嵋山最大的佛寺,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,寺内‘华严铜塔’铸佛像四千七百余尊及《华严经》全文。
峨嵋山的最高处是金顶,上建金顶寺,威镇全山。金顶寺又称光明寺,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。每当午夜,在金顶上看群峰中,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,从山沟里慢慢地升起来,像一盏盏明灯,忽上忽下,灿若明星,人称此奇景为‘万盏明灯朝普贤。’
传播善缘: |